“小区门口车开得飞快,上个月我就说必须要安减速带,为什么还没安上?”
“我也一再说,那个地方超出了我们的管理红线,公司不给批经费,怎么安?”
“大家不要激动!韩经理,我知道这不是你们的问题,但是居民出行安全更紧迫呀!有什么困难社区出面来跟公司沟通,你看好不好?”
这是3月19日,两江新区金山街道奥园社区新亚洲小区党建物业服务联席会上的一幕。
小区居民与物业公司打交道,一般由“业委会”出面协调,为何这次出面的是社区“两委”(社党委和居委会)和小区党支部?
不只是这次,在奥园社区,过去几年里替代业委会带着居民与物业公司打交道的,都是社区“两委”和小区党支部。而正是这一新方式,让奥园社区各小区居民对物业服务的满意度均超过90分,最高达98分,远远高于2020年重庆市居民对物业服务满意度81.86分的平均水平。
▲2021年4月7日,在两江新区金山街道奥园社区老年大学,社区居民正在上声乐课。由社区党委书记任校长的该老年大学,开设了党建理论、红色党史、优秀文艺等5个课堂,700多名学员成为宣传党的主张、引导身边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力军。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业委会“难产”
社区从党章中悟出新思路
当前,居民反映诉求、监督物业公司履行服务合同,大多通过业委会进行。可以说,业委会是居民与物业公司打交道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
奥园社区为何与众不同?
“形象地说,一是‘众口难调’,二是‘独木难支’。”原奥园社区党委书记蒋成用解释到,“众口难调”是指,奥园社区内高层、别墅、洋房、写字楼并存,人口结构多样、利益诉求多元、服务需求多层,而业委会的成立往往涉及多方利益的博弈,各方争执不下,始终没能达到成立业委会的条件。
而“独木难支”在于,作为一个超大型社区,奥园社区包含10个住宅小区和3条商业街,光常住人口就达5万多人。但根据物业管理条例,这个280万平方米的社区只能成立一个业委会,要服务这么多人,显然不现实。
没有业委会,居民与物业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房子外墙脱落、车位紧张、绿化修复等问题难以解决,居民与物业误解日渐累积,矛盾重重。
谁来带领小区居民和物业公司打交道?谁来在双方的权益博弈中充当调解人?社区“两委”和小区党支部讨论研究,在党章中找到了答案。
“党章第三十三条明确:社区党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蒋成用说,他们曾围绕这一条反复讨论,决定采用以党建引领带动物业联建的思路。
具体而言,这个思路是指在奥园社区“两委”和小区党支部的领导下,搭建一个供居民和物业沟通议事的平台,由社区“两委”和小区党支部从中协调。这个平台就是党建物业服务联席会。
▲2021年4月7日,党员唐怀茂(左四)倡议成立的邻里帮扶社团成员们正在小区左成达老人家里走访帮扶。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联席会”怎么开
党建引领形成“四方联动”架构
再好的思路,都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才能确保其作用的有效发挥。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奥园社区的党建物业服务联席会机制已日臻成熟。
联席会每季度举行一次,由小区党支部书记主持。参会人员包括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小区党支部成员、居民小组长、群众组织负责人、民警、物业经理、网格员等,这些人实际上构成了一个社区“两委”统筹、小区党支部牵头、居民参与、物业履职的“四方联动”架构。
这个架构中的每一方,都各司其职:
小区党支部成员、居民代表和群众组织负责人分别在会前收集掌握楼栋业主、组织成员对物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会上对物业工作进行评价,并提出居民集中反映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讨论;
物业经理在会上汇报本季度服务和经费收支情况、下季度的工作重点和目标,回应居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小区党支部在会前了解掌握上季度居民意见的整改落实情况,小区党支部书记主持会议,指导和协调居民与物业商讨的意见建议落实方案;
社区“两委”为会议提供条件和便利,通过会议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妥善解决问题。
在一次联席会上,居民代表向物业提出解决停车难问题。这是新亚洲小区的“老大难”问题了,居民和物业为此没少争执过。
“要么扩建车库,要么把绿化带改造成停车位。”一位居民代表说,“车都停不下了,要花花草草有什么用!”
物业也据理力争:“小区的改造你们该去找开发商,这是开发商的事!”
“有的人干脆把车停在消防通道,万一出了事不还是你们物业的事?”……
“大家静一静。”关键时刻,一位党支部成员提出,小区周边商场车位多,不如由物业去联系一下,看能不能匀一些给小区业主用。
“这是个办法,我试试吧。”物业经理韩小波答应下来。经过几次协调,商场拿出数百个车位供业主认购或长租,大大缓解了新亚洲小区的车位压力。
▲2021年4月7日,接居民投诉,由小区党支部、物业、居民等组成的义务巡防队员在3-2栋对顶楼施肥种菜的现象进行查证劝导。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联席会开出新治象
居民物业都受益 支部群众情更深
党建物业服务联席会的坚持召开,让物业公司下大力气解决了一些居民反映集中的问题,比如更换地下消防管道、提升绿化品质、消除占道停车和清理楼顶种菜等,让业主的安全感、舒适感不断增强。
物业员工们也获益颇多。越来越多的居民会笑着跟他们打招呼,认可并配合他们的工作。近两年来,奥园各小区业主对物业服务的满意度均超过90分,最高的小区达到98分。这样的好成绩,让物业员工们获得了公司丰厚的奖励。
每逢过节,居民和物业都要共同举办联欢会、文艺表演、游园会、百家宴等活动。到了除夕,小区党支部还会组织居民为物业员工们送上丰盛的年夜饭。“鸡鸭鱼、香肠腊肉都有,居民自己吃什么就送什么”。居民小组长唐怀茂说。
物管经理韩小波告诉记者,他和同事们每次收到年夜饭,总要先拍照发朋友圈。“收到一个又一个点赞,感觉脸上特别有光!”
客观公正地处理问题,也让党支部与群众更加鱼水情深。一些党员成为各种群众组织的骨干,群众也用实际行动支持党支部的工作。
在奥园四期,党员唐怀茂倡议组建的邻里帮扶团已经吸纳了包括小区物业、党员、居民代表、医生、民警等群体的74名志愿者,长期开展扶贫济困、帮助空巢独居老人、处置各种突发状况。
去年初的疫情暴发之际,在社区党委号召下,物业员工在两小时内便组建起200多人的队伍,上门排查、卡点值守、分发物资,成为保护居民安全的重要力量。
现在,社区居民和物业依然会像文章开头所描述的那样,在联席会上拌嘴,但他们心里都更加理解和依赖彼此,更加信任和拥护党的基层组织,过上了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幸福生活。
记者手记<<<
在基层治理中彰显党的关怀
本报记者 陈钧 王天翊
为人民服务,是贯穿百年党史的一根红线。在金山街道奥园社区探索的党建物业服务联席会机制下,小区居民在物业服务中能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
成立不了业委会,社区“两委”就探索出党建物业服务联席会机制,提供各种便利条件;联席会上有时会发生争执,小区党支部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从中调解,在难点、焦点问题上不偏不倚,与居民和物业一起想办法;物业服务力不能及的地方,党员们就组织居民成立巡防队、帮扶团等组织开展自我服务……党的关怀无处不在,润物无声。
“乱象”到“治象”的转变充分证明: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同时,奥园社区的变革也启示我们:用心用情做好每一件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在其中感受到党的关怀。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找到开启“中国之治”新境界的情感密码。
下一篇:物业小区管理规约
立即扫码